新华社北京4月3日标题:操纵美元收获世界世界——美国金融霸权给全球经济带来的灾难系列评论之一
新华社记者邓谦徐佳桐
近期,硅谷银行等多家美国金融机构倒闭,导致欧美银行业持续震荡。从美元霸权,到债权霸权,再到资本霸权,美国金融霸权从多方面扰乱了全球经济稳定。美元霸权是美国金融霸权的重要杠杆。分析近期欧美银行业危机的根源,美元霸权和美联储货币政策是全球经济风险加剧、多轮收割的始作俑者。世界财富。
美国通过控制美元霸权,享有全球“铸币税”,对世界实行“天天收割”。
美国自二战以来逐渐确立了美元霸权,美元长期充当全球储备、支付和定价工具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等机构数据显示,2022年第三季度,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近60%; 2023年1月,美元在全球支付体系中约占40%。
因此,美国只需花费约17美分的百元大钞,就可以从其他国家交换价值100美元的商品和服务。如今,世界各地的旅行者无论在哪个国家进行海外购物,大多都会收到以美元计价的信用卡账单。美元深度融入国际贸易体系,“收割全球”早已成为美国的日常操作。
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半个多世纪前就指出,“美国享有美元创造的超级特权和无泪赤字,用一文不值的废纸掠夺别国的资源和工厂。 ” 。从“黄金美元”、“石油美元”到“信贷美元”再到现在的“债务美元”,美国多年来不惜用尽一切军事、金融、贸易等手段,包括签署条约随着1980年代日本《广场协议》迫使日元升值,屡屡扰乱欧洲地缘政治局势,冲击欧元前景。它频频采取冻结资产、对他国进行长臂管辖等措施,牢牢掌控美元霸权,在获取利润的同时输出风险。
美国通过控制美元霸权,利用扩张周期大量发行美元,助长全球资产泡沫,对世界实施“繁荣收割”。
为了提振本国经济,美国打开了货币供应的“闸门”,给全球市场制造了繁荣的假象。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,美联储推出多轮量化宽松政策。 2020年COVID-19疫情爆发后,实施“无限制”量化宽松,将全球通胀推至40年来新高,形成巨大资产泡沫,加剧全球经济风险。 。
美元超发给美国带来了“一代人未见的通胀压力”,也给其他经济体造成了“重灾”。今年2月,阿根廷年化通胀率自1991年以来首次突破100%。多国通胀加剧,民生面临风险。多余的美元大部分通过进口别国商品、投资别国资产等方式出口,帮助美国收获别国财富。美国联邦预算问责委员会的数据显示,过去三年美联储推出的宽松政策已流入市场4.7万亿美元。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,2022年美国进口将大幅增加,带动贸易逆差飙升至历史最高水平。
美元高估造成“非理性繁荣”,严重偏离实体经济,加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。过去几年,受美联储货币宽松影响,美股等资产率先上涨,扰乱资本市场,导致全球市场经历“过山车”行情。西班牙《经济学家报》文章指出,经过多年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市场持续泡沫,麻烦即将来临。
美国通过控制美元霸权,利用紧缩周期在全球制造债务陷阱,对全球实施“深度收割”。
去年3月以来,美联储连续九次加息,目前利率升至2007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。这导致全球流动性迅速收紧,多种货币大幅贬值。货币贬值,新兴市场资本外流,美元借款国偿债压力急剧增加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,超过60%的低收入国家面临债务困境。
根据以往危机的经验,当一些国家陷入债务困境时,当地资产面临被美国资本收割的风险。 1998年,在回答美国提出的美国能否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问题时,时任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杰弗里·加滕表示,美国大企业应该坚持在亚洲,利用亚洲的优势。前所未有的危机。以极低的成本进入此前禁止大规模外商投资的行业的机会。正如加滕所说,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仍然让世人记忆犹新。
纵观历史,美国都是利用美元霸权来转移经济风险,最先从危机中复苏。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,欧盟人均GDP用了13年才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,而美国只用了两年。在短暂的震荡和恢复后,美国继续玩收割世界的“游戏”。
然而,美国滥用美元霸权、武器化操纵全球金融基础设施、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正在遭到强烈反弹。根据IMF数据,美元在全球央行国际储备中的比重较20年前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。可以预见的是,这种下降趋势还远未结束。